当前位置: 首页 > 思政教育 > 正文

反危机的教育—文化振兴战略

【来源: | 发布日期:2009-06-06  查看:次】

在2009两会集中讨论颇多共识的问题中,在应对金融危机中大力发展教育和文化产业,是诸多代表的一致呼声和建议。正如有代表指出:应对危机,教育必须有所作为,也必将大有可为。作为与普通百姓高度相关的民生事业,教育文化的振兴理应成为应对金融危机的战略之一。

  经济危机往往是教育、文化发展的战略机遇期

  综观世界经济危机的历史经验,教育和文化产业曾经在金融危机或经济萧条时期,获得发展。因为在经济危机期间,一方面经济危机会警醒世人加强对人才、技术、教育等的重要性的认识,对再教育、员工培训、创意等教育提出巨大的市场需求。另一方面,经济会出现低增长与高失业,社会消费心理随之发生变化,而积极的文化娱乐则可以给经济震荡中的人们一种精神的慰藉与希望。比如美国上世纪长达10年的经济大萧条时期,正是音乐、电影、阅读、体育等有大的发展的时期。美国影院业联合会主席指出,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美国遭遇了7次经济不景气。但是在这7次里,有多达5次,电影票房反而强烈地攀升上去了;自1929年以来新增的借书人大约在200万到300万之间,而总的图书流通增长了将近50%;《读者文摘》发行量接近七八百万份,成为有史以来发行量最大的一份杂志。正如美国学者狄克逊·韦克特在《大萧条时代:19291941》中所言:在这10年中,音乐、电影、阅读、体育等休闲方式,帮助美国人度过了最难耐的时光。当然,这种现象的发生,除了社会消费心理因素外,与政府灵活有效的政策支持是分不开的,这已被美国、韩国、日本和新加坡等相关国家的成功实践所证实。

  在教育振兴方面,美国和新加坡政府的做法具有代表性。美国政府在经济萧条时期主要采取了以下教育政策:首先,联邦政府大力推进教育项目的实施,比如罗斯福
新政启动劳动救济计划,其中包括为劳动者提供更多的培训教育,以及加大在校中学生和大学生的直接财政资助,为那些已经离开学校的青少年开发工作和训练项目,直接拓展了职业教育的广度和深度。与此同时,美国的创业教育在上世纪70年代经济滞胀时期也得到了罕见的蓬勃发展(王烨捷,2009)。其次,在州级层面,州政府推行了许多重大的教育变革。一些州实施了包括为在校儿童提供免费课本、提升州的高等教育体系、改善白人和黑人学校的教师培训和指导;建立以城市财产和以农村土地为基础的双层学校财政模式,设立学校平等化基金等政策,使较穷的农业县能够得到资金改善当地的教育。可以说,没有大萧条时期对培训和教育的高度重视,就没有二战后美国经济的持续繁荣(刘晖,2009)。而新加坡政府为应对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从1998年开始,以高等教育为突破口,采取了更加有力的措施,为把新加坡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和人才中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具体包括:一是制定大学生入学新标准,淡化分数,侧重学生的创新能力;二是扩大对外国留学生的招生比例,有些大学将国外留学生的招生比例提高到10%;三是颁发更多奖学金给研究生和大学生,鼓励博士研究工作;四是增加对高等教育的投入,1998年教育预算经费为57亿新元,比1997年多出30%,占新加坡国内生产总值的3.6%;五是培训师资,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并更加大了引进人才的力度,对有关规定作了适时的修改,如对获得新加坡公民或永久居留资格的条例进行了修改,放宽对管理人员、投资者和专业技术人才的永久居留权和公民资格权的审查和限制;六是积极寻求同世界一流大学的合作,争取成为世界名牌大学;七是配合政府,面向社会,加大职业继续教育的力度。

  在文化振兴方面,韩国和日本的做法更具借鉴意义。为应对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韩国致力于发掘新的经济增长点,当年即成立了
文化产业基金会;1998年,韩国政府及时提出了文化立国方针,规划2001年起5年内把韩国文化产业产值在市场上的份额由1%提高到5%,成为世界五大文化产业强国之一,韩国文化产业由此得到迅速发展,特别是其影视产业成功走向全球。日本也实施文化立国策略,经过长年不懈努力,动漫产业已经成为日本的第三大产业,其销往美国的动画片及相关产品的总收入,是其出口到美国钢铁总收入的4倍(蒋锦璐,2009)。

  振兴教育
文化发展是应对经济危机的有效途径

  西方发达国家应对经济危机的经验表明,在经济危机时期,教育服务和文化消费曾经逆势而上,成为带动就业、扩大内需的重要经济增长点,进而为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打下坚实的基础。面对当前的全球金融危机,我国中央和地方政府正不断投入巨资进行刺激内需,以保持经济平稳增长。但需要指出的是,政府的大多投资主要集中在公路、铁路、机场、港口等物质资本的投入上,但就国情来讲,教育、文化、医疗、社会保障等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更是亟待加大投入,特别是教育、文化的大发展,不仅有利于有效应对金融危机,更有利于增强国家软实力。尤其是在经济危机时期,教育更应该是不断缩小社会差距的必需品。

  为了有效应对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应从国情出发,大力振兴教育和文化产业,以便为未来创造更大的发展机会。具体而言,教育振兴应重点采取以下策略:第一,进一步健全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着力解决城乡、区域之间的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失衡问题,特别是为农村学生提供公平的受教育机会和良好的教育服务,尽快启动高中免费的义务教育新政;第二,进一步加大非义务教育的开放程度,实施更加灵活和开放的教育体制。第三,改革教育内部的结构,坚决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体系,培养与
世界制造中心要求相匹配的高技能人才;第四,加大对高等研究科研院所的科研资助力度,吸收更多的大学生、硕士生、博士生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第五,投入巨资对全国各级各类教师展开新一轮的专业技能培训,全面提高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第六,以特大城市为主,快速扩大留学生的招生比例,提高教育的国际化水平。而文化振兴应重点采取以下策略:第一,注重正确积极的舆论导向,帮助人民群众树立经济复苏的强大社会信心;第二,全面制定和实施文化强国战略,把文化产业确立为国家主导产业之一;第三,实施政府买单的农家书屋工程,提高农村居民的阅读机会。第四,出台关于支持电影、娱乐、休闲、出版等文化产业的一揽子财税优惠政策,迎合危机时期文化产业逆势而上的规律,促进我国文化产业快速蓬勃发展,不断提升国家的软实力。